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宣扬出世价值观的学术门派,同样也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殿堂,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并奠基了华夏民族传承至今的民族信仰及精神,与儒学一道,形成了独具东方神秘色彩的大智慧。现如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数据统计,海外《道德经》的印刷量,仅次于《圣经》,位居世界书籍印刷榜第二。而且,道家所宣扬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和谐精神理念,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思想学术界的重视。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道家思想为什么会在地理环境相对闭塞的古代巴蜀地区生根发芽这个问题。
从地域文化上来看。道家思想是从关中地区流传而出的,在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发展,最终在交通相对比较闭塞的巴蜀地区发扬光大,并经由张道陵之手,将其思想借鉴运用,形成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不过,奇怪的是,在当时,由于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思想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那么,道家思想为什么会流入巴蜀,又为何会在巴蜀地区生根发芽呢?
道家思想是如何流入巴蜀的?
首先,
道家思想之所以能够传入巴蜀地区,和张道陵建立的道教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先后关系上来看,其实是道教思想的形成,促进了道家思想在巴蜀地区的广泛传播。
再加上巴蜀地区本就受神巫文化的影响,长期存在“鬼道”。张道陵进入巴蜀地区后,他正是以鬼道为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宗教形式,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道教。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
道家思想之所以能够传入巴蜀地区,的确是一个后者推动前者的过程。
张道陵像
不过,尽管直到汉朝建立后,道家思想才开始在巴蜀地区广泛流传,但由于种种原因,道家思想经由道教传播之后,正如上文说的那样,很快便在巴蜀地区生根发芽,不断壮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道家思想为什么会在环境相对闭塞的古代巴蜀地区生根发芽?
这第一个原因,就和上文中所说的地理位置有着紧密联系。
唐代诗仙李白,在登临剑阁之时,就曾发出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感慨。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更是将一种磅礴大气的情绪带给了读者,仿佛瞬间便置身于群山峻岭之间,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则描述了蜀地的山高谷深。
因此,巴蜀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相对闭塞的交通环境,导致地区的文化传播程度并不高。
但凡事有利有弊,
巴蜀地区的相对闭塞,同样也为一种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不至于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的现象。
再加上老子所提倡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理念,与当时的巴蜀地区的氛围也较为贴近,
故而巴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至于第二个原因,便要提及李冰治水的壮举。
在秦朝建立后,朝廷曾派遣水利专家李冰,前往巴蜀地区修治水患,而这场水利工程的结果,就是我们现今所看到的闻名世界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时至今日,都江堰的存在,仍旧不断滋润着成都平原,无私哺育着巴蜀人民。而在当时,
都江堰工程完成后,最大的一个功绩,便是将落后的巴蜀地区,逐渐打造成为了一处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
就拿成都为例,自古以来便被世人称之为“天府之国”。
而所谓“天府”,并非我们现今所认为的天堂,而是代指天子的府库。
因为自打都江堰工程完成后,成都地区的老百姓便始终流传着一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谚语。大意就是说,都江堰的出现,使得成都地区的水灾和旱灾可以得到人为的调控和治理,而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基本上也没尝过饿肚子的是什么滋味儿。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雕像
但可能就会有人问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文章所讨论的道家思想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关系很大。要知道,
道家学说更多偏向于一种哲学理念,这一点,与古希腊的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致体现在但凡热衷于研究哲学的,都不是穷苦老百姓。
毕竟当你连吃饭还是一个难题的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去考虑“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话题?更别谈饿着肚子去修行道家的坐忘心法了。
所以说,
巴蜀地区肥沃的土壤,在为当地老百姓带去物质福利的同时,也同样创造了道家思想的孕育契机。
顺带插一句,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后,也曾在巴蜀地区大放异彩,这也侧面印证了巴蜀地区人民优渥的生活条件。
第三个原因,是和巴蜀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
巴蜀地区从未出现过大一统的政权。
虽然先后有数个小政权的建立,但却最终没能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相应的,
巴蜀地区也没有经历过十分严重的“人祸”,
至于张献忠屠戮四川的记载,也发生在明朝末期,而那时的巴蜀地区,文化发展已经趋近于饱和了。
再者说了,拿后蜀政权为例,在当下热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累节目《国家宝藏》中,就曾提到过后蜀石经的记载。说白了,
巴蜀地区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大争之心远远无法实现之后,便会主动将其转向文化发展这条强有力的阵线上。
再加上,汉武帝时期,成都地区便出现了第一所官办学校,即现今已有两千多年建校史的成都“石室中学”。千百年来,
巴蜀地区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不仅形成了巴蜀人民诙谐幽默的性格特质,也同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堪称中国大地上又一处人杰地灵之所。而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种新兴的文化,只有扎根于较为稳定的土壤之中,才能够实现量的积累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以最终达到质的突破。
只有当一种思想文化完成质变后,才能够进入到传播的过程中,并很少会出现“失真”的现象,哪怕有所融合,也不会变得不伦不类。
因此,道家思想传播进巴蜀地区时,或许在当时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思想波澜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但当这一思想理论在巴蜀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孕育生长,这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相比之下,
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也只有巴蜀地区适合文化的孕育和发展
,同样的,倘若其余诸子百家的学说如果在当时能够从巴蜀地区得到一席之地,恐怕到今日同样会变得更为耀眼!举个例子,如果阴阳家的学说(注:阴阳学派几乎没能有效地保留其理论思想,除了留有《邹子》一书,该书被认作是阴阳家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部学论著作,可惜原文已经散佚许多,只有留存下的只言片语)出现在巴蜀地区,恐怕我们现在的思想文化及哲学领域,不知又会激起怎样的思想浪花。
(完)